图书馆

燕职学子,你读书的样子最美......

发布时间:2020年04月24日 点击数:7768
 

423日世界读书日全称“世界图书与版权日”,又称“世界图书日”。最初的创意来自于国际出版商协会。

19951115日正式确定每年423日为“世界图书与版权日”。其设立目的是推动更多的人去阅读和写作,希望所有人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做出过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保护知识产权。每年的这一天,世界一百多个国家都会举办各种各样的庆祝和图书宣传活动。

在疫情防控的非常时期,在网络教学如火如荼开展的关键时刻,思政课老师向大家推荐一系列丛书,希望从2020年的世界读书日开始,每一位燕职学子都可以成为爱读书、读好书的新时代青年。


一、习总书记推荐书目

近年来,习近平在多个场合讲述过他的读书故事,推荐过很多经典著作。423日“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首先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推荐的书单,多读书、读好书。

马列经典著作:《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反杜林论》、《政治经济学批判》、《毛泽东选集》、《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等。

 

哲学法学类书籍:《理想国》、《乌托邦》、《政府论》、《法哲学原理》、《社会契约论》、《论法的精神》等。

 

总书记还推荐我们阅读:

古代典籍《大学》、《春秋》、《诗经》、《论语》、《礼记》、《左传》等。历史类、经济类和中国当代文学及外国经典名著等。

 

二、生命教育书单

 欧文.亚隆的《直视骄阳》是一本讲述死亡焦虑的书,在新冠疫情全球爆发的当下,如果你能够在好奇心的引领下去阅读书中的些许内容,也许可以帮助你去重新理解人们对于不可掌控的事情所产生的恐惧和无助,如何去看待生命中的诸多不确定性,去直面死亡带来的焦虑,本书会给出你非常不一样的解答。

 

 

 这本书是一本关于人类历史的书。它的作者是美国演化生物学家、生理学家、生物地理学家以及非小说类作家贾雷德·戴蒙德,他是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医学院生理学的教授,书发表于1997年,2006年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该书于1998年获得普利策奖以及英国科普书奖。

这本书读起来很有趣,它以一个全新的视角宏观的去分析了人类发展史。它试图解释为何欧亚文明最终可以存活下来并战胜其他文明,同时驳斥欧亚霸权是由欧亚知识分子或道德上的优越而来。最后得出结论是环境造成了文明的差异。书中关于病菌的描述让我印象深刻,作者是一个生物学家,书中关于病菌传播历史的叙述,结合我们正在经历的新冠疫情,让人有一种身在历史事件中的强烈代入感。

 

 

 《呼兰河传》是中国作家萧红创作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该作品以萧红自己童年生活为线索,把孤独的童年故事串起来,形象地反映出呼兰这座小城当年的社会风貌、人情百态,从而无情地揭露和鞭挞中国几千年的封建陋习在社会形成的毒瘤,以及这毒瘤溃烂漫浸所造成的瘟疫般的灾难。平静的笔触在流淌,却看得人后背发凉。我们的人生需要在寒冷后,更加热爱暖阳,在看清人间世态后,仍然能够以温柔相待。希望每一个读这本书的人都能够有足够的勇气和力量去面对生命中的无常。

 

三、世界形势推荐书目

 作者是国际学术界公认的“和平学之父” 、诺贝尔环境奖获得者、挪威最著名的政治学家、社会科学家约翰﹒加尔通。

他曾在1980年预言十年内柏林墙将倒塌,紧接着苏联将解体。当时几乎没有人相信,但事实证明他是对的!在《美帝国的崩溃》中,他再度惊世预言:美帝国将在2020年崩溃。

 

 

 当下,我们如何走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需要我们每个中国人发自心底地对中国道路、中国崛起、“中国模式”树立信心,《中国人,你要自信》这本书中,张维为教授向我们详细的讲解了这份自信的底气来自于何方,并且以问答的形式回答了人们特别关心的、敏感的问题。阅读过后,会让我们对社会主义制度、对中国梦的实现更加自信!

 

                                                                                                                                                                                                               公共教学部张淼供稿